「重金屬」在科學界常見的定義是指比重大於5.0的金屬,另有人認為原子量大於40的金屬才是,但是鹼金族、鹼土金族、鑭系與錒系元素則不包括在內。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重金屬,多半是以環境污染領域的定義為準,因此對生物有明顯毒性的金屬元素通常都屬之,例如鎘(Cd)、鉻(Cr)、銅(Cu)、鎳(Ni)、鉛(Pb)、鋅(Zn)、錳(Mn)、鈷(Co)、汞(Hg)等。另外,砷(As)雖然不是金屬元素,但因其比重是5.7,而且對生物有明顯的毒害,同時它的許多化學行為都跟一般重金屬很類似,因此也被歸類在重金屬群中。因此,土壤重金屬污染,係指人類活動使重金屬流佈到土壤中,致使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原生含量,並造成生態環境質量惡化的現象。造成臺灣地區土壤重金屬污染之主要行業分別為金屬表面處理業、廢棄物處理業、化工業、電鍍業、金屬工業、紡織業及製革業等,其主要污染種類分別為As、Cd、Cr、Hg、Cu、Ni、Pb及Zn等重金屬。此外,土壤本身就含有不同的重金屬成份,因為來自不同岩石的各種重金屬,隨著土壤形成的過程,在地形、氣候、生物與時間條件的作用下,使得各區土壤的重金屬物種及背景濃度有所差異。臺灣地區平均背景濃度有學者研究(許,2011),分別為As(18 mg/Kg)、Hg(0.5 mg/Kg)、Cd(3...